找到相关内容3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湾的“岩仔”与观音信仰

    村  观音佛祖  康熙21年 乾隆29年  紫云寺   中央山脉 新岩      东山乡公庙  白河镇仙草里  观音佛祖  嘉庆13年  碧云寺大仙岩(旧岩) 白河镇公庙  白河镇仙草里  观音佛祖  康熙40年 乾隆12年  大仙寺龙湖岩 区域庙    六甲乡赤山村  观音佛祖  永历19年 乾隆3年  赤山岩佛山观音岩   一贯道    ...

    林美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2345784.html
  • 袁了凡及其善书(二)

    ,即赐神丹,或逢仙草,证五通仙果,住五浊恶世,救度众生。"  这段话记载了袁黄仿效南岳思禅师发誓求神丹大药得长寿等,也发誓依靠诸佛圣贤的帮助得神丹、逢仙草、得仙果、造藏经、救众生等。这里的南岳思禅师,...

    (日)酒井中夫著尹建华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953534.html
  • 《红楼梦》的哲学架构——佛道合一的原型母题

    界这三界中转动的,宝玉的前身神瑛侍者与黛玉的前身绛珠仙草正是在此欲界天结下“木石前盟”的。书中第一回对此有详细叙述:  此事说来好笑,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。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,有绛珠草一株,时有...  例三,天余秀地余邪(ab上)之人:“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,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”,贾宝玉、黛玉、妙玉等即属此类。书中的三玉,均与天界或精神领域相关:宝玉是天余一石,黛玉是天界仙草,妙玉是空门奇人。...

    Ming Li(博士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1360000.html
  • 《戒定慧三学》

    白蛇传》中白娘子盗取仙草而救活了许仙。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,都表现了一个美好的愿望:希望借助於仙药而长生不老。在现实生活中,类似的事件大有人在。譬喻: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後,为祈求长生不老,第一件事便命令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2642017.html
  • 天台山记

    所不知其处。又云。多散仙人遇得桥即与相见。以此言之。即灵仙之桥也。非今常人见者。自非精诚玄达阻绝相偶。真仙亦不可得见。桥亦安可睹之。至于寄禽异兽千状万类不可称记。灵葩仙草潜产谷中。莫能名之。而五芝耀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1453272.html
  • 论宗教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

    时候不到”是相通的。在中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 社会,以老子的道家思想为主体的道教文化对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影响较深,特别是对社会中下 层的民众而言。而道家自古就把茶奉为“灵芝”或长生不老之“仙草”,因此...

    许本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44558158.html
  • 云冈魂

    濯洗、净洁、盛开如初;忍冬仙草,葳蕤、葱茏、荣而不枯。它们像俏仰;像暗喻,像激情和想象,祥云般在佛国天空长满常青之色。护法神鸟折扇般的羽翼,开合、颤响,演绎人类天下大同的理念。人间梦寐向往的真善美,犹如...

    聂还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2771287.html
  •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交流

    :“汉,孟优,蒙化人,居巍宝山,土帅孟获兄也。素怀道念,常往来澜沧江、泸水间,得异人长生久视方药诸书,随处济人。后主建兴三年,诸葛亮南征军中误饮哑泉,手足四禁不语,或谓优有良药,使人往求之。优进仙草...

    李远国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592063.html
  • 略述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影响(下)

    以大荒山、无稽崖、青埂峰、空空道人、渺渺真人、茫茫大士、神瑛侍者、绛珠仙草、太虚幻境等虚幻意象,以及众女儿的命运悲剧,使宿命意识情节化、艺术化。而在这些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中,空幻观念与道家的虚无思想...

    范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4840855.html
  • 理论研讨 略述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影响(下)

    以大荒山、无稽崖、青埂峰、空空道人、渺渺真人、茫茫大士、神瑛侍者、绛珠仙草、太虚幻境等虚幻意象,以及众女儿的命运悲剧,使宿命意识情节化、艺术化。而在这些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中,空幻观念与道家的虚无思想...

    范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841909.html